当前位置:政策文件   >   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渝民发〔2018〕36号)

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渝民发〔2018〕36号)

2019-03-18 10:03   浏览次数: 1806


各区县(自治县)民政局、精神文明办、党委政法委、司法局、文化委、体育局、团委、妇联、残联,万盛经开区民政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

社区社会组织是由社区居民发起成立,在城乡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对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五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能力水平,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促进我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的要求,坚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鼓励扶持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基础,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

(二)工作目标。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到2019年,每个城市社区至少有5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至少有2个社区社会组织。力争到2020年,全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初见成效,基本形成“1”+“X”的社区社会组织格局(“1”指每个区县建成一个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X”指包括社区服务、社区事务、慈善救助、文化体育等类型社会组织)。城市社区平均拥有10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5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每个城市社区有2名以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每个农村社区有1名以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再过5到10年,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支持措施更加完备,整体发展更加有序,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

二、培育发展重点

(三)积极发展为民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为满足城乡社区居民生活需求,重点培育为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及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保健康复、帮扶救助、法律援助、家庭教育、家风建设等在社区内活动的为城乡社区居民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四)鼓励发展养老照护类社区社会组织。重点培育为老年人开展家庭照护、健康咨询、社会融入、精神慰藉、心理疏导、权益维护、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优势,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满足城乡社区群众养老服务需求。

(五)引导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发展为贫困人员、低收入群体、受灾群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服务的志愿服务类、社区矫正类、社会救助类等社区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做好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生计发展、行为矫正、资源链接等服务,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增强社区救助能力。

(六)支持发展文体娱乐类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发展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大力培育艺术团、歌舞队、健身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健身类社会组织,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重点发展农业农村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立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机制,积极培育服务于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以及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村就业创业、生产互助、留守人员关爱等方面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作用

(八)提供社区服务。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推动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育幼服务等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主动融入城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活服务。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多为社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农村留守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志愿服务。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面向社区提供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等专业服务。引导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发扬邻里互助的传统,开展以生产互助、养老互助、救助互助为主的活动,增强农村居民自我服务能力。

(九)扩大居民参与。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扎根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协助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社区居民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依法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社会组织活动过程中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协商解决涉及城乡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制定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拓展流动人口有序参与居住地社区治理渠道,促进流动人口社区融入。

(十)培育社区文化。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在组织开展文化、教育、体育、科普、娱乐、慈善等社区居民活动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楷模、文明家庭等各种社区创建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公序良俗,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与邻为善、守望互助的良好社区氛围,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十一)促进社区和谐。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源头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协助提升社区矛盾预防化解能力。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物业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调解和信访化解。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群防群治,协助做好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刑满释放人员帮扶、社区防灾减灾、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等工作,积极参与平安社区建设,助力社区治安综合治理。

四、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

(十二)规范组织名称。社区社会组织名称应符合相关规定,由以下部分依次组成:行政区划、社区(村)、字号、业务范围(领域)、组织形式,社会团体名称中可以不含字号,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名称需要有两个以上的汉字作为字号。如:重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文艺爱好者协会,××县××街道(乡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重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

(十三)优化登记服务。符合法定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到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其中符合直接登记条件的可以直接提出申请。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要采取降低准入门槛的办法,支持鼓励发展。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优化服务,加快审核办理程序,并简化登记程序。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按照不同规模、业务范围、成员构成和服务对象,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实施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和业务指导;对规模较小、组织较为松散的社区社会组织,由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其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鼓励在街道(乡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管理服务协调作用,规范社区社会组织行为,提供资源支持、承接项目、代管资金、人员培训等服务。

(十四)加大支持力度。各地应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建立多元化、制度化的资金保障机制。推动将城乡社区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逐步扩大购买范围和规模,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相关服务项目。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可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为城乡社区治理募集资金,为其他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资助。有条件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可对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的公益慈善类服务活动给予经费和服务场地支持。推动政府资金、社会资金等资金资源向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服务项目倾斜。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可探索设立孵化培育资金,加强孵化基地建设,为初创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益创投、补贴奖励、活动场地、费用减免等支持。

依托街道(乡镇)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城乡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设施,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将闲置的办公用房、福利设施等国有或集体所有资产,通过无偿使用等优惠方式提供给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

(十五)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强化业务培训、引导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热心社区事务、熟悉社会组织运作、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推动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社区社会组织联系协作机制,发挥专业支撑作用,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重点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三社联动”优势。支持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和返乡创业人员创办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或到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中就业。

(十六)推进品牌建设。指导社区社会组织规范资金使用和活动开展,强化决策公开和运作透明,不断提升服务绩效和社会公信力。加强项目开发,通过开展社区服务项目交流会、公益创投大赛等方式,指导社区社会组织树立项目意识,提升需求发现、项目设计、项目运作水平。引导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完善自身发展规划和品牌塑造,加强公益活动宣传,提高品牌辨识度和社会知晓度。

五、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

(十七)加强党的领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要求,推动街道(乡镇)党(工)委和城乡社区党组织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确保社区社会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推动建立城乡社区党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定期联系制度,组织和协调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共驻共建活动。鼓励社区党员担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把符合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培养发展为党员,把社区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党员吸收到城乡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社区社会组织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在城乡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加强自身党的建设工作,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党组织活动,在业务活动中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社区群众,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十八)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以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为中心、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为主体、居(村)委会为基础的三级管理模式,形成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相互协调、运转高效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各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已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日常活动、负责人、资金往来、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通过抽查、评估、培训等方式,指导其强化自律诚信和守法意识,按照章程规定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建立管理制度,强化组织人员、重大活动、收费标准等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监督。指导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做好未达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服务指导等工作,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必要的活动制度和服务规范,自觉践行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宗旨,对于存在问题的组织及时提醒和帮助纠正。实行双重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要对所主管社区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财务和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接收境外捐赠资助、按章程开展活动等事项切实负起管理责任,每年组织专项监督抽查,协助有关部门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指导内部管理混乱的社会组织进行整改,组织指导社会组织清算工作。

(十九)做好组织宣传。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工作纳入基层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科学制定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扶持措施、管理制度,加大部门协调力度,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各部门共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工作格局。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时归纳总结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先进经验。注重培育、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交流、引导、示范,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营造关心、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重庆市民政局  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重庆市司法局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体育局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重庆市妇女联合会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